高考作文题空洞的毛病依然在
毫不意外的,昨天高考第一门语文考完之后,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成了最热门的话题,评点者有之,调侃者有之,相关的段子和拟作更已纷纷出炉。 有人说:为什么高考只有作文题会引发热议?因为其他的题大家都已经
毫不意外的,昨天高考第一门语文考完之后,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成了最热门的话题,评点者有之,调侃者有之,相关的段子和拟作更已纷纷出炉。
有人说:为什么高考只有作文题会引发热议?因为其他的题大家都已经不会做了,只有作文还能评论几句。这方面的原因大概不假,但相比于其他科目、其他试题,作文题又确实有其特殊性:它是唯一不仅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参考答案的题目;具有最大的度和发挥空间,最能体现出考生的个性;它的命题思,往往折射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状况与共识。
所以关于作文题,多一些评论并不为过。今评君推送的这篇文章,也是一篇关于高考作文题的评点与观察。读过之后,无论你的态度是赞同还是相左,都欢迎在留言区与大家共同探讨。
高考作文题已经热热闹闹地讨论了一天。所以,哪套试卷的作文题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是卷的“国,我为你拍照”,还是全国一卷的“选择关键词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又或者是全国三卷的“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
好像“亮点”并不多。但高考作文题毕竟不是微信标题,吸引眼球与否并不重要。比起前两年,我觉得今年高考作文题总体还不错,至少在一些方面有了进步。
为什么?比如至少没有见到材料本身即有明确漏洞的题。而在2015年,就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题目是由于这样的原因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道题目中所提及的“电子显微镜下发现蝴蝶翅膀本是无色”,后来有生物专业的科普作者专门撰文,称“题中的表述是不合适的。电子显微镜使用电子而不是可见光,因此颜色无从谈起”,而在可见光下,“无论是色素色还是结构色,都是物质对光的作用,无非原理不同,谈不上谁真谁假”。(作者:Revolucion 来源:果壳网)
高考试卷,又是几乎不受的作文命题,出现这样经不起推敲的内容实在令人遗憾又难以理解。是的,考题的意图只是设置一个情境,来说明一个道理。但道理为何要通过虚假的故事来言说?如果高考考题都可以用似是而非的事实错误来说明道理,学生又如何可能掌握谨慎、贴切地表达?这让人想起前段时间掀起过不小风波的《爱迪生救妈妈》等虚假课文事件。从小学到高中,材到考题,这样的“伪寓言”“伪鸡汤”仿佛都成了难以根除的。
与此相类似,2015年还有这样以拟人式寓言作为材料的题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这样的寓言式材料固然没有办法用“虚假”去评论,但高考题所面对的是大多已经成年、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弱于普遍水平的高三学生,却偏要通过这样低幼化的故事来“蕴含”,难道不是太过造作和低智化吗?
但从命题的基本思上来说,进步虽然有,类似的问题也依然存在。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题就有一种倾向多抽象的概念与玄想,多高大上的口号,多空洞的人生抒情;缺少的则是对社会与生活的贴近,以及的逻辑与真实。
甚至在高考作文题的命题中,也能看到典型“作文体”的句子,比如今年浙江卷的“人生之书”,就属于凌空蹈虚的典型: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这种题目的特点是看似实则狭隘,看似有几个方向可以选,实际上却差别不大因为当都是一样的飘渺,选择哪个论点并没年江苏卷的“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也是如此,太飘、太空,缺少与学生真实认知与情感的联结点。
还有一些话题式作文,话题本身似乎贴近了生活和社会,但题干或材料的表述方式却依然失于概念化和大而无当。比如今年江苏卷的试题“车”,和卷的试题“纽带”:
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2017年江苏卷作文题)
读完两则题干的感觉分别是:一切都需要纽带;从车里能看到一切。“说纽带”是一道体裁确定的命题作文,但700字的文章如何论述?恐怕难免会出现许多大话和套话,从而失去了议论文写作的意义。“车”倒是给了考生选题的空间,但将其关联一切的命题方式依然显得空泛。
每年高考作文题揭晓之后,以中学生为主要读者群的文摘《意林》都会发布“意林承包高考作文题”的盘点,声称其上所刊载过的文章命中了几乎全国所有高考作文题。虽然仔细看去,他们所称的“完全命中”说成“话题切中”更为合适,原材料命中的情况极少出现,但这样一本“鸡汤”体的能够与高考作文题有如此普遍的“不约而同”,也说明了高考命题思常见的简单空泛和陈陈相因。
怎样才是好的、比较理想的高考作文题?从具体的层面来说,应该是让绝大多数学生都容易上手,但又能容纳足够的区分度;题干在易于理解的同时,又能给考生选题与发挥的空间。而从宏观的层面来说,它应该能考察出这个社会所需要的现代和未来人才的基本素养,比如的态度、逻辑与思辨的能力。
很多人高考作文的套化,但实际上,既然是考试就一定会有相应的教学与训练应运而生,这并不是问题。关键是这种高强度的训练将人带向何处?能否在追求分数的同时,达成基本素质的培养?从现在的状况看,这恐怕都还只是理想。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另外,全国三卷的试题虽然看上去最为“省事”,但却在简洁易懂的同时,有足够发挥空间,算是一道好题目。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年,回看这40年命题思的转变,能够很清晰地看到一条色彩渐渐淡化、越来越重视给考生空间以及贴近社会生活的变化曲线。即便刚刚我们有所的失之空洞的话题式作文,在这一份“进化史”中也是值得铭记的进步。从1977年的《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卷)《他像雷锋同志那样》(天津卷),到80年代的《毅力与恒心》,再到90年代的“玫瑰的刺和花”,高考作文从浓郁的色彩中逐步回归正常与朴素。而现在,我们又期待它能够出更多平实、真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