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作文《孟婆汤》引回响 家长要孩子爱
近日,一篇高中生的作文在网络和朋友圈转发,看哭了众多家长。这个女孩在作文里回忆了自己在母亲车祸前对母爱的忽视,而在母亲车祸后,通过给母亲天天讲故事,希望帮助母亲找回记忆!
有太多的感情,被我们忽视,直到无法的时候才想到珍惜。父母对孩子的爱无微不至,但好多孩子还没有意识到亲情的珍贵。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对亲情的重视,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一起听一听学生家长、学校老师、心理咨询师怎么说!
“我常常打开微信点开母亲的对话框,那里是母亲车祸前三小时发来的‘鸡汤’,我甚至懒得把它读完。六十,我没舍得删……一共一百八十个字,字字扎在我心里。”
这是高中生申屠佳颖,在钱江晚报主办的2017年第五届新少年作文大赛中作文中的一段话,由于意外的车祸,这位女生的母亲进了重症监护室。如今虽然已经醒来,却因为脑部缺氧而影响了大脑,不记得亲人,甚至连自己是谁都答不上来。
在申屠佳颖眼里,母亲就像喝了孟婆汤。于是,这个女孩通过此次比赛的作文《孟婆汤》,回忆母女关系,表达对母亲健康的期望。
据申屠佳颖的父亲介绍,在申屠佳颖的母亲出车祸之前,女儿和妈妈的沟通就出现很多的不和谐。他说:“也许是妈妈的观念和沟通方式都和孩子的思维有差异,娘儿俩总说不到一块去。她不爱听妈妈唠叨。而且孩子在叛逆期,有自己的想法。她文章写得好,但是却读理科,她喜欢男孩子的职业,这些妈妈都不大赞成。”
在母亲失去记忆之后,女儿选择用阅读的方式和母亲交流,她常为母亲读的一本书是《目送》。因为那是母亲读过的最后一本书,还夹在第56页。女儿还曾经嘲笑母亲看如此“平淡琐碎、小家子气”的书,“但从母亲出事,直到现在,我已经将它翻了三遍。也许我的母亲会像龙应台的母亲一样,记不起重要的人和重要的事,但我仍然爱她。我有与你的记忆。”
这篇作文一经流传到网上,引来网民对于子女和父母关系的讨论。和微信号也对这篇作文进行了转载,阅读量在十几分钟内就突破了100000+。
家住郑州的杨女士说:“我们的耐心与温柔往往留给了朋友,烦躁与不耐心留给了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在日益浮躁的当下,很多人面对与父母、祖辈之间的代沟时,往往会不耐烦,甚至引起矛盾争吵。”
现在在读书的李萍告诉记者,“小的时候,感觉奶奶喜欢弟弟,不喜欢我,所以对奶奶心里有怨气。有一次,我和奶奶去逛街,我看中了一个发卡,要奶奶给我买,奶奶没买,我就和奶奶大吵一架。直到出国的时候,我心里还对奶奶有着不满,奶奶喊我去她家吃饭,我说有同学要给我送行,一直没有去。奶奶亲手给我做的一个围巾,也被我给扔到一边,从来都没有带过。就在我出国的第二年,奶奶因病去世。等我从国外赶回来的时候,奶奶已经下葬,我连奶奶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听我妈妈说,奶奶在离世前还在问,我在国外生活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现在,我真的很后悔,没有在奶奶的时候给她打一个电话,说几句话,能让她开心一点。后来,我把奶奶送我的围巾找了出来,一直带在身边,看见这条围巾,就像看见奶奶一样。”
当孩子到这个世界,孩子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身边亲人的爱,但是当给予孩子的爱,被看成理所当然时,那孩子对于亲人的关心和爱护就会不加珍惜。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单纯的,可塑性非常强。”郑州师范学院教师刘女士说:“孩子生长的对孩子的世界观影响非常大,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的意识。”
在一个叫做《父母与我们,爱,遗憾》的视频中,拍摄组分别采访了7个家庭的孩子与父母。
当问及父母“如果孩子生了一场大病会花多少钱去给他们治病”的时候,父母的答案是“花多少钱都会给孩子治病”、“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会治”、“哪怕捡垃圾、去马上要钱都要给孩子治病”……无一例外,父母们会选择竭尽全力救助自己的孩子。
家中已经有两个孩子的赵女士说:“刚怀上孩子的时候,我和老公就充满了惊喜,对于孩子的各种营养补充一点也不敢落下,每天晚上都会给孩子做胎教,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出生后,两边的父母都宝贝得不得了。”赵女士说:“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还年轻,都争着想带孩子。每到节日,两边的老人都会给孩子买好多礼物。”据赵女士介绍,在这种下,大宝的性格就非常‘独’,不能别人去玩自己的玩具,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也都是他先吃,如果别人吃过了,他就不再吃。赵女士说:“我和老公准备要二宝的时候,就担心大宝心里会接受不了,所以和大宝谈了好长时间。二宝刚出生的时候,大宝经常会说家里人不爱他了。但是我们一直在给孩子说一个理论,弟弟是你最亲近的玩伴,你们两个是最好的朋友,当有一天,爸爸妈妈老了,你们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现在,两个宝贝在父母面前也会‘争宠’,但是,每当有好吃的好玩的,大宝都会想着和弟弟去分享。弟弟如果生病或者不舒服的时候,哥哥都会帮着照顾弟弟了。”
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处于“421”模式,即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四个老人,父亲、母亲处于承上启下的状态,家里还有一个孩子。当一个孩子被这么多大人照顾时,心理状态难免会出现变化。
金水区文化第二小学五年级一班语文老师朱璐华说:“现在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关注的人太多,集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人的关爱于一身,造成了他们‘爱的疲劳’,即所谓的:身在福中不知福。所以他们不太懂得珍惜,有时甚至有不耐烦或者想要摆脱父母关心的想法。就像《孟婆汤》的作者一样,失去了才有可能顿悟,但为时晚矣!”
针对现在的社会形式,朱老师说:“如何教育孩子是一个大问题,我的见解是:平时不事以孩子为中心,要教育他们享有与履行义务是同样重要的,要培养他们主动关心父母亲人的习惯,家长们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生活中要定规则提要求,相信孩子们都有,一定会成长为感受爱表达爱的好!”
孩子对于父母的关爱,在不同年龄段会体现出不同特点。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说:“现在的孩子对于父母的关爱分几种类型,年幼的孩子主要是渴望与享受,而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开始叛逆,更多的是对抗和抵触,甚至是逃离或。”
蔡劲林说:“出现这样的态度,一是孩子在青春期时渴望而采取的反叛;第二也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态度有关,溺爱会导致孩子规则感,孩子对待父母缺乏尊重;第三是社会的发展让孩子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对父母的‘低能’和‘’更多是否定。”
“对于孩子的这种心态,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也要努力做到,二是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在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孩子去尝试,三是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有足够的权威去影响孩子,四是要勇于认错,不要总以为自己是长辈都是对的,认错会影响权威,其实孩子会学习和模仿父母,认错也是一样的。”蔡劲林说。
对于现在处于叛逆期的孩子,蔡劲林说:“年轻人要多去理解父母,在不同年代学习的机会也是不同的,要理解很多父母在过去无法获得学习的机会,所以对孩子才有更高的期望,害怕孩子会重复他们自己过去的经历。在理解父母的基础上,年轻人要学会用父母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才能获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更重要的是年轻人应该珍惜彼此陪伴的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对于子女更多是陪伴的需求,而不是成功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