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论据素材:名人事例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了奥军将领,放他过去。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决心下定,就得奋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
他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的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抵抗。
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了;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一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修公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65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88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
分析:一辈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机会,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放弃追求,再多的机会,你都不会成功。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者的怨恨,以及女真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孙中山,致力于中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运动(1917年)、国民大(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不渝地孙中山的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
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1955年,李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托管”和“”,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总理亲自安排下,李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的人,凛于民族,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和民族,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年仅26岁的罗伯特完成了准备后,他就在口袋里装好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旅行。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罗伯特为什么能成功?全在于他有积极的心态——自己一定能够成功。人一旦定下目标,就得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那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世界上有多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罗伯特的经历印证了一句俗语:“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下定决心,到底,就没有完不成的事情。话题:“成功的魔杖”“梦
但是有一天,一位11岁的学生竟然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把原文了下来,没出一点差错。泰勒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要知道最虔诚的信徒能的也很少有,更何况是一个孩子。在惊叹他有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是如何背下这么长的文字的呢?”这个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尽全力。”16年后,这个孩子成了一家知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名叫比尔·盖茨。
人们在做事之前,往往总是强调困难的因素,而不愿动手,其实,这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惰性找一个借口。大多数时候,不成功仅仅是因为努力得还不够罢了。话题:“立志与成功”“人生的奋斗”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认准行动目标,不为外人所动,就是胜利,挺住就是一切。话题:“磨砺与成功”“如何对待别人的嘲笑”
希腊中的普罗米修斯是为人类而献身的神。他出于对人类的同情,为使人类免遭,把天火偷来送给人类,并把科学、艺术和医药等知识传授给人类,使人类从此能够战胜危难,并变得文明起来。他因此而惹怒了之王宙斯。宙斯用铁镣把他铐锁起来,钉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让神鹰每天啄食他的肝脏。普罗米修斯,对来逼降的神使赫耳墨斯说:“我决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你奴隶般的命运;我宁肯被缚在崖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马克思推崇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而献身的,称他为“哲学的日历中最的和殉道者”。
对一个坚定的人来说,任何加诸的痛苦都无法战胜灵魂对的追求。话题:“对的追求”“对的”“理想与”
老家陈少敏一生正直。“”期间,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表决永远的决议草案时,陈少敏不举手。会后,康生恶狠狠地她为什么不举手,她义正辞严地回答:“这是我的!”后来她被下放到河南罗山县,受尽。她坚定地说:“不要犯软骨病,要真理,实事求是,对群众、对国家、对党负责到底。”
了自己的,就是了的,的真理,也就是了个人和民族的。话题:“与”“永不”“骨气”
许衡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它已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心灵需要。的心灵是智者所追求的,心灵有了污点,人生也就不再完美了。话题:“心灵的”“追求完美人生”
17.孙中山的崇高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40年如一日,为中国的富强而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自己别无家产,仅有书籍、衣服、一所华侨捐献给他的小住宅。他一生的原动力是什么?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
孙中山执著无悔于,在于他有崇高的,即“人群之需要”。如山,仰之弥高。话题:“成功与”“成功的动力”“可贵的”
能正确地激励自己、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往往就能获得成功的青睐。话题:“激励的价值”“成功与自信”
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1950年冲破美国的种种,回到祖国,决心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有人问他为什么归心似箭,他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搞火箭导弹能行吗?他的回答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钱学森的誓言最终实现了,中国卫星了,洲际导弹可以同外国“比武”了,载人航天事业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没有的品德和气节就无法做出这样的举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人们对品德和气节的追求与向往。话题:“品德与气节”“人生的追求”
1911年的“三二九”广州起义,是一次极其悲壮的起义。起义部署工作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原计划一千多人兵分十的起义军,到了起义的当天只剩下了黄兴带领的一百多人,势单力薄的黄兴毅然打响了起义的枪声。这是一场明知道要失败而为之的起义,黄兴率领着这一百多人与百倍于他们的清军展开了破釜沉舟的决死斗争,起义勇士几乎全部遇难。黄兴何以要飞蛾扑火?因为他要给为此次起义捐款的华侨一个答复,他不能让起义流产,他更要给全国沉睡的人民敲响钟,人民满清。“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以此当绝笔。”这就是黄兴当年写下的,一封寄给了孙中山,一封寄给了为此次起义募捐的南洋华侨。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时是任性,偏执,但有时却是一份不知前途却要义无反顾的执著。它折射出一种壮怀激烈的悲剧和美学原则。话题:“诚信”“”
1937出生于上海,10多岁时移居。因不会讲广东话,同学们又听不懂他的上海话,常常被取笑。人小志气大,主动与同学们交谈,一字一句地学习广东话,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消除了语言障碍。17岁时又到英国读书,父亲寄给他的钱仅够学费及生活支出,所以到了暑假,他还得去打工,如到餐厅服务、去煤气公司铲煤等。在回忆学生时代这段经历时说:“不会说广东话要学,不会说英语要去英国,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锻炼。我喜欢为自己定下一个长远的目标。定下目标,我便会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从小就培养出这样的个性。达到一个好的目标,是人生的乐趣。”
很多人都希望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在羡慕别人的机遇与成就时,不妨先学习,为自己定一个长远的人生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它。话题:“成功之”“目标与实践”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周围却挤满了看到被害而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沉睡的中国的灵魂。
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话题:“理想和现实”“选择”